在线炒股配资官网
扭转房价下行的三种宏观可能
发布日期:2024-04-29 04:24    点击次数:155
 

主要内容

引言:1月70城房价数据继续下行,未来有三种可能扭转这一趋势:投资需求集中抛售结束、新房供给减少、保交楼加码,实际上这三种可能成立的条件并不遥远。

70城房价:一二手延续下行,一线背离加剧。总体上,1月全国70大中城市住宅价格指数呈现一二手同比继续回落特征。其中,新建商品住宅(一手)价格指数同比下行0.3pct至-1.2%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回落0.3pct至-4.1%。结构上,一线二手房价格下行快于一手(一手-0.4pct至-0.5%,二手-1.4pct至-4.9%),二三线则分化不大。

成因分析:弱房价源于销售回落,但主因刚需观望而非刚需不足。本轮房价下行仍是源于需求侧销售数据偏弱(1月以来商品房成交同比降幅扩大至-40%),但后者并非源于刚需减少,而是刚需选择观望、购房需求递延,有两大证据。其一,春节期间地产成交偏弱,但看房人数较多。根据中指研究院春节置业调查数据,近半数(46.9%)受访者表示在春节期间进行了看房活动但未购房。其二,刚需群体中每年购房人数的占比持续回落,目前为5.9%,已基本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、房价大幅负增长水平,这一因素就导致近两年购房人数年均减少近1000万。

未来展望:观望情绪扭转的三个可能触发因素。总结下来,目前房价走低并非源于缺乏需求,而是观望导致潜在需求无法释放,进而无法带动房价企稳。而需求观望有三大原因,若三大原因出现转机,则可能成为触发房价企稳甚至温和回升的可能:

1)投资性需求集中抛售的阶段过去,目前房价条件已正在接近成熟,一线二手房价格已回落至“止盈式抛售”的成本线附近。最近一轮地产强劲周期(20H2-21H1),房价呈现一线二手开始大幅涨超一手,而二三线分化并不明显的特征,充分显示投资性需求的影响。若观察定基指数,一线二手房价格由20Q2开始大幅上升,在20年底超过一手(210),同期也是地产销售增速最高点(两年平均增速10%),这也意味着有最多的购房者在该房价水平购房。而23年一线二手价格由224的高点回落,投资性购房者开始进行“止盈”式抛售,至今年1月一线二手房价格已回落至210(成本价)附近,或预示着在此价格购房者“止盈”最集中的阶段已经结束,而且上文已提到目前刚需购房率已下滑至2008年水平,预示着投资性需求已经很大程度上被挤出。

2)需求侧视角下房价下行预期本就会导致刚需递延、进入“负向循环”,但供给减少可打破循环,后者或从二三季度开始。在需求侧分析视角下,房价与需求“互为因果”,需求不足导致房价下行,而房价持续下行后形成的下行预期也会令更多潜在刚需选择观望,进入“负向循环”。但引入供给侧视角,若新房供给出现单边减少,可能会从供给侧导致房价上涨,2018年曾出现类似情况(地产需求下滑、新房供给减少、房价上涨)。而根据我们此前地产领先指标,地产投资预计今年二三季度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,虽然目前商品房库存较高,但届时投资内生性跌幅形成的新房供给减少,将大于目前库存规模。

3)对于期房交付风险的担忧也是导致居民观望的原因,后续亟待“保交楼”政策进一步加力扭转。压制目前居民预期更多是房地产供给侧风险导致居民“不敢”买房(担心交付风险),根据我们此前测算,目前已售期房竣工率仅46%,导致居民需求更多向现房与二手房倾斜,2023年现房销售面积增速17%,明显高于期房销售30个百分点。因此,若后续“保交楼”政策推动竣工率回升,那因担心交付风险而晚买房的部分购房者将对应释放需求,进而对房价形成一定程度支撑。

以下为正文

重点关注:扭转“弱房价”的三种宏观可能

1.1 70城房价:一二手延续下行,一线背离加剧

总体上,1月全国70大中城市住宅价格指数呈现一二手同比继续回落特征。2月23日统计局公布1月全国70大中城市住宅价格指数,其中,新建商品住宅(一手)价格指数环比-0.4%,与23年12月持平,同比下行0.3pct至-1.2%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环比-0.7%,跌幅较23年12月(-0.8%)收窄,但同比回落0.3pct至-4.1%。

结构上,一线二手房价格下行快于一手,二三线则分化不大。一线城市方面,一手房价格同比回落0.4pct至-0.5%,而二手房价格同比下行幅度更大,回落1.4pct至-4.9%。二线城市一手房价格同比回落0.5pct至-0.4%,二手房回落0.3pct至-4.5%。三线城市一手房价格同比回落0.3pct至-2.1%,二手房回落0.3pct至-4.5%。

1.2 弱房价源于销售回落,但主因刚需观望而非刚需不足

本轮房价下行仍是源于需求侧销售数据偏弱(1月以来商品房成交同比降幅扩大至-40%),但后者并非源于刚需减少,而是刚需选择观望、购房需求递延,有两大证据:

其一,春节期间地产成交偏弱,但看房人数较多。虽然春节期间地产成交同比降幅近四成,但根据中指研究院春节置业调查数据,近半数(46.9%)受访者表示在春节期间进行了看房活动但未购房,说明居民购房刚需仍然存在。

其二,刚需群体中每年购房人数的占比持续回落,已降至2008年水平,这一因素就导致近两年购房人数年均减少近1000万。根据我们此前专题构建的“适龄人口中每年购房人数占比”指标,可以刻画刚需群体内部观望情绪的变化,根据2023年最新数据,目前适龄人口购房率由2021年10.3%(3亿适龄人口中每年约3000万人购房),下滑至2023年5.9%,已基本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、房价大幅负增长水平。

因此,目前购房人数减少,并不是因为购房刚需人口总量减少,而是因为刚需群体内部出现了观望情绪。

1.3 观望情绪扭转的三个可能触发因素

总结下来,目前房价走低并非源于缺乏需求,而是观望导致潜在需求无法释放。过去需求影响房价的传导链条为“潜在需求-居民购房-房价上涨”,目前虽然潜在需求弱于2021年前,但潜在需求规模仍然较大(购房适龄人口规模仍高),但是因观望导致购房需求递延、无法当期释放,自然无法带动当期房价上涨。

而需求观望有三大原因,若三大原因出现转机,则可能成为触发房价企稳甚至温和回升的可能:

其一,投资性需求集中抛售的阶段过去,目前房价条件已正在接近成熟,一线二手房价格已回落至“止盈式抛售”的成本线附近。上文提到,最近一轮地产强劲周期(20H2-21H1),房价呈现一线二手开始大幅涨超一手,而二三线分化并不明显的特征,充分显示投资性需求的影响。若观察定基指数,一线二手房价格由20Q2开始大幅上升,在20年底超过一手(210),同期也是地产销售增速最高点(两年平均增速10%),这也意味着有最多的购房者在该房价水平购房。而23年一线二手价格由224的高点回落,投资性购房者开始进行“止盈”式抛售,至今年1月一线二手房价格已回落至210(成本价)附近,或预示着在此价格购房者“止盈”最集中的阶段已经结束,后续虽然还会有抛盘,但幅度或小于前期,而且上文已提到目前刚需购房率已下滑至2008年水平,预示着投资性需求已经很大程度上被挤出。

其二,需求侧视角下房价下行预期本就会导致刚需递延、进入“负向循环”,但供给减少可打破循环,后者或从二三季度开始。在需求侧分析视角下,房价与需求“互为因果”,需求不足导致房价下行,而房价持续下行后形成的下行预期也会令更多潜在刚需选择观望,进入“负向循环”。但引入供给侧视角,若新房供给出现单边减少,可能会从供给侧导致房价上涨,2018年曾出现类似情况(地产需求下滑、新房供给减少、房价上涨)。而根据我们此前地产领先指标,地产投资预计今年二三季度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,虽然目前商品房库存较高,但届时投资内生性跌幅形成的新房供给减少,将大于目前库存规模。

其三,对于期房交付风险的担忧也是导致居民观望的原因,后续亟待“保交楼”政策进一步加力扭转。压制目前居民预期更多是房地产供给侧风险导致居民“不敢”买房(担心交付风险),根据我们此前测算,目前已售期房竣工率仅46%,导致居民需求更多向现房与二手房倾斜,2023年现房销售面积增速17%,明显高于期房销售30个百分点。因此,若后续“保交楼”政策推动竣工率回升,那因担心交付风险而晚买房的部分购房者将对应释放需求,进而对房价形成一定程度支撑。(详见《什么政策短期更能“对症下药”?——观时系列专题之三》)

本文作者:申万宏源屠强(执业证号:A0230521070002) 王胜(执业证号:A0230511060001),本文来源:申万宏源宏观,原文标题:《扭转房价下行的三种宏观可能》
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